今年6月實驗室進來新的博班生,一位法國女生,已有兩個碩士學歷,分別是在英法兩國拿的。她一進來就簽三年的合約,結果只做了30天就跟老師說她不做了!辭職那天正好是犧牲阿鼠的部分。雖然她個人的說法是希望做比較多生化方面的實驗,但大家私底下都覺得應該是被「犧牲」給嚇跑了。就這樣本來這個計畫是由我和她一起負責實驗,她走後只剩我一個。再怎麼不眠不休依然趕不上原先的預期,而且後來我無預警就生病了,可能天氣變化大加上疲累,在連著無休的工作33天後,我病倒了。某一天夜裡開始上吐下瀉,後來又發燒,在家躺了好幾天。上大學之後還沒感冒的這麼嚴重,這次不僅嚴重,人還是在國外呢,看醫生還得先預約。等真正見到醫生的時候,症狀已經好很多了。最嚴重的頭兩天,只能喝水和吃一點台灣帶來的蘇打餅(真救命的餅乾!),以及250 ml的果汁。當中有去藥局買電解質補充粉來泡,因為在這裡運動飲料非常少見。由於水分急速流失,那兩天一直覺得很渴很渴。徹底體會被飲水剝奪的阿鼠的辛苦以及牠們尋找水源的強烈動機。

 

  和法國人相處的那陣子足足又體驗到另類的文化衝擊!自己剛到德國是在體驗台灣與德國文化的衝擊,這次反倒像是體驗德國和法國的文化衝擊。「法國的浪漫」和「德國的精準」交會的確會有火花出現,然而這火花不是擦出來的,而是從頭頂冒出來的,到後來有一度令我難以辨識那到底是「浪漫」還是「隨便」!

 

  例如關於「中間」的定義。有個實驗是要在一個開放空間中放物品讓阿鼠探索,測試牠們的記憶力。空間中通常會有2個以上的物件擺設,放置的位置必須固定,因為有一部分是觀察阿鼠對於空間的記憶。在操作實驗的時候,法國人負責放置這些物品,有時候物品得放在某一面牆的中央(靠牆的中央)。但顯然不同民族對於「中央」的定義截然不同。對我來說,中央就是一個「點」,如果是我放,放完之後我還會注意看看是否物品到左邊和右邊牆的距離一樣,除了現場看,還會透過camera畫面去看,確定物品真的擺「中央」了。可是對法國人來說,中央是個「區域」,也就是只要把物品放在她認定所謂的中央區即可,因此常常物品偏左或偏右,雖不是很多,但也不是在正中央,看起來就有點兒……不太舒服。於是做實驗時經常發生我跟她說:請把物品往左/右挪一點。法國人就會用不解的眼神看著我,點點頭,然後再去調整位置。她始終無法了解為什麼她已經擺中央了,但我還是要她再把東西擺中央!

 

  另一件事情就比較誇張了。有一次請她幫忙key datakey data,就是打打字嘛,而且都是數字,沒什麼難的。她的速度挺快的,很快就打好了。我當下覺得不錯!但幾個小時候對她正面的觀感完全煙消雲散了。您知道嗎?她完全沒double check,我檢查的時候發現甚至有兩行數值打得一模一樣,她看錯因而打錯,還打錯半行!錯這麼離譜她居然沒發現!?

 

  也曾經我們在操作實驗時,我平均每10~15分鐘就要提醒她一次「一模一樣」的細節,很簡單的細節,我連續提醒了5個小時耶!那天講到我真的快冒火了!也有過才剛跟她說:用乙酸擦東西,結果她用了酒精,不然就是該用酒精擦的東西,她卻用了乙酸擦。很常她做完一件事情我又得再做一次!說真的,法國文化的浪漫隨性和我們的「差不多」文化有點兒像,我好好奇他們如何定義「精確」?不過他們的個性真的比較適合往藝術去發展。那位法國人可是左撇子呢。

 

  雖然會有想「冒火」的時候,不過看他們歐洲人在相處上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。平常看法國人跟大家互動都很客氣,很「小心翼翼」(這也是令我一開始非常難適應的地方,一天可以講超過十次I am sorry。我根本不知道她為什麼sorry,也就無法有適切的回應,最後乾脆忽略。我以為西方的教育文化是會讓他們有比較多自信的,相較於我們的教育文化。),但世足賽期間,一跟法國人聊到足球,講話聲音馬上大起來,甚至在德法那場踢完隔天,法國人完全不屑提德國人好運進球的事情。

 

  在法國人還在的時候,有幾週時間還有一位英國男生一起實驗,他只是來見習。那陣子我們每天都去動物房做實驗,每次結束我們都會整理一下環境。沒想到有一天在我們三個,一個台灣人,一個英國人和一個法國人掃完地之後,德國人對我們說: 請你們把地上清乾淨好嗎? 地上看起來好噁心。結果法國人的反應是:地上很乾淨啊。(完全無法理解德國人的反應)英國人的反應卻是:可是我們有掃乾淨啊,反倒是他們.#%&&U)@ (開始一一指出德國人沒做好的地方)而台灣人的反應則是:嗯…我們去清吧。(無奈)

 

  不同文化差異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大,南轅北轍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消失在雲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