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住鄉下,當時怎麼聽長輩說,提到的都是112大學。高中讀到一本書,裡頭是不同的頂大的頂尖科系的人的訪問,其中一篇的作者是129大學的。他說129大學的學生特質是「傲氣加上虛心」。

 

說也奇怪,這句話就紮根了。即使碩班曾經報考112,心底的第一志願還是129112只是因為報名費最低,也跟買彩卷一樣「有報有希望」。若干年之後,我真的進了129,而且考上的研究領域還超越112。似乎夢想成真,結果只真了3個學期。

 

到北緯52度的地方後,我終於開竅了,開始學會在意名校。因為我周遭的人幾乎都是112的學生。不管他們是不是第一次見面,只要提到112,話題就開了。112把這群人的心連起來。那個時候才發現,即使我進到一個比112大學強的學校,走到了世界我還是很弱,很弱勢。129人不多,就算有校友團體,我也無法屬於當中的一份子。我的人際網絡弱到爆!

 

以前老覺得,大家都說112很了不起,似乎只要是台灣人,第一志願就是112。我偏不選。現在終於意識到「血統」的重要性與絕對必要性,但同時也失去進名校的競爭力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消失在雲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