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年了,你還願意回我的信。

 

我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跟你通信的,至少確定你出國後已經開始。算一算,已經12年了耶。你是僅存,唯一還願意回我信的人。

 

謝謝你。

 

這幾年我還蠻常提到這件事的。我真的滿心感謝,也很珍惜。隨著時間,我意識到「維持」的困難。大家都不再是學生,有工作,有家庭還有各自社交圈、生活圈,逼的大家越來越屈就「現況」:因為忙,所以只跟周遭的人聯絡;因為工作,因此只跟同質性高,可以聽懂自己說話的人互動;因為結婚,所以選能夠一起聊婚姻、小孩的人;因為……等等。

 

出國念書,面對不同的時空我強烈意識到改變的存在,還有放下的必要。這四年我放掉了很多朋友,不再聯絡,因為發現他們不再回我的信,回我的訊息,也或者只在我主動聯絡他們時回應我。當互動非常少,甚至只剩下單向,這份友誼就差不多了。多數時間待在德國的生活已經不允許我只靠「約吃飯,見面聊天」維繫互動,只能轉換成線上,如果對方沒意識到這轉變的需要,或者覺得很麻煩,下了班還要看手機還要上網,那抱歉,就這樣了。因為我不知道何時才會回台灣居住。

 

朋友們幾乎都在工作,少數沒工作的跟我一樣在修學位。每個人都處於忙碌的年紀,然而忙碌,我一項認為是不聯絡的藉口,只是我從沒說過。我試著接受朋友們忙碌的生活,當我受夠了因為忙而停止聯絡的友誼,就不再逼自己接受,但我尊重朋友們的忙碌,於是我選擇放下。不再花費對方的一分一秒。因為我們不再是朋友,只是曾經的朋友。

 

我思索過,自己的方式對不對?友誼既然是雙向,也得要顧到對方的情況吧?如果對方喜歡的就是見面聊天,即使一年一次,也能滿足。當然,這是可能的。只能說,當雙方都執著自己的方式,找不到平衡點,友誼還是停止了!很簡單,一年(多)才回一次台灣,對於跟誰見面,跟誰相處花多少時間,我有我的優先次序與安排。平常這些人可以不選擇我,在這個時候,我也就不會選擇這一群人。

 

或許,我應該要更寬容,畢竟感受到衝擊的人是我,必須要先做出決定的人也是我,甚至「弱勢」的人是我,我像是一下子被丟進熱水中的青蛙,很快可以察覺改變,待在台灣的人像是溫水中青蛙,甚至,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在鍋子裡,因為我只是眾多朋友之一,少了一個根本不會有感受。我認了。選擇出國的人沒資格要求什麼。

 

說著說著,這篇感謝文居然成了抱怨文。

 

感謝上帝,讓我認識你。我會更加珍惜你,珍惜我們的友誼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消失在雲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