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搬到目前的住處後,經歷了一開始的簽網路風波後(請見第一季s1e1-s1e9),我改選了比較不划算,但自認風險較小(現在認為這想法好天真阿)而且方便性高的V公司網路(某項特定產品)。

 

目前為止已經使用第四年。前兩年使用每月10GB/30€3G速度)的方案,後兩年使用每月 15GB/40€4G速度)。這兩份合約都在簽定後大約一年發生了「第三方」的糾紛。

 

關於第三方如何開始的我實在毫無頭緒,唯一安慰的是,Google之後總會發現苦主不只我一個,遇到的網友們紛紛在V公司的公開論壇抱怨此事,以及分享如何解套,當然,一定也有不少網友問到底為何會出現第三方?

 

喔,我當然也有在論壇好好抱怨抱怨。雖然論壇工作人員很客氣地回應我,但對方說,論壇是V公司在奧地利的公司管的,他們無法處理德國業務,我只能找德國V公司的客服中心幫忙。

 

而到底「第三方」是什麼?為何會出現在電信公司的帳單上?網友的比喻相當傳神:想像你在家看了色情電影,電影的帳單就會跟著中華電信的帳單一起寄到你家給你了。

 

接著來說說第三方帶來的困擾:就是第三方公司透過V公司扣我銀行帳戶的費用。而弔詭的是,為何第三方公司有權利透過V公司扣我銀行的錢?

 

2015年第一次中標:

某一天我看到V公司寄來的電子帳單,多了一筆款項,當時第三方公司是Abo公司。上網看了老半天還是不知道這家公司到底在幹嘛?雖然先前或多或少都遇過合約問題,但在這個各項條例法律多如牛毛的德國,可以遇到的合約狀況用盡一輩子可能還不會遇到重複的。總之,第一次遇上的我很不知所措。於是我把電子帳單印出來之後去了當時簽約的電信專店問。得到了一個我怎麼想都想不透的答案!

 

店員看了我的帳單,開了他們公司的系統看我的帳戶,斬釘截鐵地跟我說:「你的戶頭沒有問題,V公司一個月就是扣你30€。額外多扣的跟V公司沒有關係。」

 

這分明睜眼說瞎話!跟V公司沒關係的帳怎麼會出現在同一張帳單上!不管我多付的錢進了誰的口袋,一定是透過V公司啊。不是讀法律系的人都知道V公司一定脫不了關係吧。

 

德國有個特別的文化,就是「獨立(過頭)」。同一間店,如果服務你的是A店員,他即使不懂或本身所學資訊不足(例如實習生),他們也不會去問其他店員,而其他店員也不會干涉。干涉代表他覺得同事沒能力把份內的事情做好,是一種冒犯。所以即使消費者本身對A店員的服務不滿意,轉而再問B店員,B店員還是會把消費者再轉回A店員手上。彼此不干涉業務。

 

因此在得到一個我無法相信的答案,步出那間店之際,我打電話給朋友,約了幾天後的時間去她家求救。想說她住的比較久,可能有經驗幫忙處理。

 

我朋友打給V公司客服中心。客服也同樣說了鬼話,這筆帳跟V公司無關,客戶要自行打電話給Abo公司取消合約。到底……我什麼都沒做,為何會天下掉下一份合約要我解約!?朋友轉而打給Abo公司說要取消合約。然後得到的是另一番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。Abo公司說,這份合約在幾天前已經取消了。這……我什麼都沒做,為什麼又突然解約了?????????

 

它,輕輕地來,又悄悄的走,沒帶走任何一片雲彩,唯一到訪過的痕跡是我銀行戶頭多被扣的15歐元。倘若發生在農曆七月,就好懂多了。這15歐,就當作是提早貢給V公司的普渡費吧。

 

經過這件事情我才知道:商店只是個買賣商品的地方,去商店買商品只能期待得到「購買行為」本身的服務(對產品基本解說,心情好會附帶微笑,說服你掏錢之後把合約印出來要你簽字,收錢,給你收據),而非後續的服務。一旦簽了合約,走出商家,之後就跟這間店沒關係了,有任何問題,請洽客服中心。或許可以這麼說,客服中心凌駕商店店員之上,他們才有權限幫客戶解決問題。

 

德國是個SOP很強的國家,在這個系統之內可以運作得很好,遇到SOP無法處理的事情就只會一直鬼打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消失在雲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