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

 

終於交稿。

 

Discussion-relationship of DISC1 and behavioral study

關於Discussion,爺爺說Discussion有千百種寫法,不會有"finish"的一天,因為你永遠不會滿足。"finish"是指有個人告訴你,該是投稿的時候了!到那個時候你就把稿子submit出去。

有效率的方式是,你寫了什麼就寄出來,我會給你feedback。唯有一來一往不斷寫不斷修正,這才能有效率。

關於寫paperen說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。看過的每一篇文章都想辦法記下些什麼;用自己的話再講一次,也問:「那你覺得這篇怎樣怎樣.......」。透過「對話」的方式建立文獻討論。

隨著和義大利人有更多互動後,自己開始能用不同角度來看她。

半年前聽著她抱怨奶奶沒有(抱病)撥空來教她實驗,她一直被「晾著」沒事做,實驗也無法推動。當時的我無法諒解她可以這麼沒有同理心。半年後的最近,又聽到類似的抱怨,我反而接受她的抱怨。她的抱怨來自於她想做事情,想趕快進入正軌,想如期畢業。雖然還是沒有同理心,但是,她的情緒很合理。

想想自己即將邁入第十個學期,或許是在許多事情上我沒有她的積極,也不斷謙讓(或說遷就現況,不敢要求等)而導致。看看進度,即使唸完第十個學期,我還是不可能畢業。而實驗室過去幾位學長姐,有四年畢業的,也有五年畢業的,上一位超過五年畢業的已經五年前了吧!

拖到現在才開始第一篇paper的撰寫,主題是因素之一,過程的跌宕起伏也是因素,「自己」也絕對無法卸責的。

我安逸太久了,積極的態度早就消失殆盡。

今天和義大利人有個mini-meeting,我突然看到她的需要,她想要的是有人可以跟她互動,一起討論,而不單用e-mail聯絡,傳遞訊息。而她的確有自己的步調和想法,也有自己一套的資料庫系統。她有自己的知識庫,筆記和清單。過去沒能看出來是因為認識時間過於短暫,加上她必須適應新環境新主題,不斷摸索的關係。當然,無法否認的,絕對還有我的個人偏見。

我終於比較能接受team work的模式了。但還是得花好多力氣說服自己接受幫助。

想獨立作業的我 vs 接受幫忙的我

很難搞定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消失在雲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